随着上海海港和上海申花在亚冠精英联赛中的失利,中超球队结束了2024至2025赛季的征程,这也引发了俱乐部及球迷的深刻反思。面对现实,中超联赛的竞争力在金元足球时代的结束之后迅速下滑,这在亚冠联赛的改制后表现得尤为明显。
中超球队的实力在东亚区处于中下游位置,要想杀进东亚区8强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和一点运气。外援的质量是影响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上海申花的前场核心和中场大将的缺席对球队的实力造成了显著影响。即便人员整齐,申花的实力也难以与川崎前锋等强队抗衡。另一个例证是,山东泰山等球队能够在亚冠中取得较好成绩,与其强大的外援实力密切相关。
本赛季中超大多数球队在引进外援层面显得更为谨慎,这无疑使未来的亚冠联赛更加困难。除了外援身价的下降,这也体现了中超俱乐部在投入层面的减少。自从2019年以来,这个趋势一直在持续。投入的减少不仅影响了外援的水平,还影响了冬训地点的选择和球队的整体技战术水平。
中超球队在亚冠精英联赛上的竞争力已经回到了14年前,即2006年到2011年的水平。这四个阶段的亚冠战绩反映了中超联赛的起伏。目前的情况与2006年至2011年相似,差距主要在于外援的成色。现阶段的外援身价大多维持在百万级别,但与过去相比,本土球员的水平有所下滑。
未来几年,中超联赛的总体情况可能趋于稳定,但这更多是建立在政府支持和投入收缩的背景下。要想提升中超的竞争力,除非未来几年中超的商业运营有突破性的发展,令俱乐部有信心、有空间加大投入。否则,中超的竞争力很难有实质性的提升。
对于青少年足球的发展,虽然05后一代展现了复苏的迹象,但比赛积累严重不足,这需要他们在进入职业联赛的前几年补上青训时代的课。这也会影响他们进入成熟期的时间和稳定性。因此,未来中超在面对亚冠时,仍然需要全力以赴。
在对待亚冠的态度上,尽管存在悲观论调,认为可以随便打打,但必须清楚,亚冠是中国职业联赛的颜面。国家一直重视国家队的建设,如果随便对待亚冠,必然会对联赛和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不管多困难,中超参赛球队仍要为进入亚冠东亚区8强而努力。
要提升中超俱乐部的竞争力,近两三个赛季的唯一办法是提升外援水平或增加外援数量。然而,这并不容易实现。虽然增加外援名额是提升竞争力的一种方式,但在当前俱乐部全面反对的背景下,这一道路并不畅通。此外,中超俱乐部普遍依赖地方政府投入,自身提升投入的难度极大。最好的办法是提升联赛整体的收入,这需要国家在决策层面做出一些调整。
总的来说,未来几年中超在亚冠的道路上将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但只要我们不放弃努力,全力以赴,相信总有一天能够重返巅峰。同时,也需要从青少年培养、外援引进、联赛运营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和提升,才能真正提升中超的竞争力。